第五一七章 泰西使团在西海运河-《大明1805》


    第(2/3)页

    “它将神州和欧罗巴真正连接在了一起,将小西洋与大西洋的水域连接在了一起。

    “关键是,除了它是人为开挖修建的运河之外,它的实际通航能力已经超过了很多天然的海峡。

    “水面宽度超过五百米,水深已经达到了二十米,关键是拥有双向独立航道。

    “目前全世界所有的船只,都能够直接满载航行通行运河。

    “就如同我们大家看到的这样,只要大明的皇帝陛下给了许可,不需要对通行的船只收费的话,管理人员们甚至不需要去检查船只的吃水深度。

    “因为目前全世界的船,都无法蹭到运河的底。

    “大明目前正在建设的最大型的油轮,才能勉强用完这种运河的承载能力。

    “以后全世界最大的船只,也都会按照这条运河的标准来建设。”

    夏洛特的介绍,引起了周围成片的赞叹声。

    贵族和官僚们主要感慨大明朝廷的强大,感慨大明皇帝的权力强大。

    “大明皇帝陛下的权威举世无双,这种程度的工程也只有大明朝廷才能推动实施。”

    “整个工程的运行过程始终安稳、顺利,我没有听说建设的过程中出现过什么大的问题。”

    “两年余年以来,无论是我们泰西人,还是奥斯曼人或者大食人,都曾经掌控西海这片狭窄的地峡。”

    “关键是,我们掌控着西海半岛的时候,都曾经考虑在这里修建运河。”

    “但问题是,无论是古代罗马,还是大食帝国,还是奥斯曼帝国,都未曾将运河真正打通运河。”

    “大明人掌控这里之后,马上就修建了能够通航的运河。”

    “世界大战结束十几年,这条运河就已经宛如海峡一般了。”

    “大明人与我们不一样,大明朝廷也与我们不一样,我们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与贵族和官僚们稍微有点类似,但是方向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他们关心的似乎根本就不在于学问的正确与否本身,而是基于现有学问的一种感悟或者所感慨。

    “这条运河真的是人类工程的奇迹,不是工程本身所实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整个建设的管理方式。”

    “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工人伤亡,大明皇帝陛下富裕而又仁慈,为所有工人提供了足够的保护。”

    “反观我们欧罗巴各国,从古典时代开始,王室和贵族们就长期欠着银行家的债。”

    “他们与其说是考虑要税收,不如说是考虑债券的利息问题。”

    “可惜的是,大明的皇帝陛下只爱惜大明人,对外族没有什么兴趣。”

    “这里本来有很多大食人,但却基本没有机会参与到工程之中,反而都被迁徙到了外地……”

    “大明的仁武皇帝陛下说过,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只有自己的百姓掌握的土地,才是真正属于自己国家和族群的土地。”

    “这句话根本不是这么解释的吧?本来应该是获得当地百姓的信任,就算是暂时的失去了土地,也有再夺回来的机会,而大明在海外的操作就是把人赶走,然后只要地啊……”

    “所以这句话到底应该怎么解释?用在这里到底对不对?”

    “你们理解错了,这句话不能单纯的看表面意思,要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理解,世祖皇帝陛下当时的实际目标,是要求将领们注重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不要太过在乎一城一地的争夺。”

    “对对对,只要彻底消灭了敌人,让自己的子民殖民这块土地,才能真正掌控这块土地。”

    “大明在大食地区迁走了大食人,在墨洲东部地区将墨人向更深的内陆驱赶,然后让大明百姓移民过来,大明的移民来了可就不会走了,他们就会变成这里的人了!”

    “我们当初在北殷洲做的事情也是这样的,我们将殷人往殷洲内陆驱赶,然后用我们的百姓接手当地的土地。”

    “我觉得你们说的不对,大明人怎么能够跟我们英国人一样做法?”

    在学者们的旁边,还有一些最著名的商人。

    同样看着宽阔平静的水面的他们,关注的话题又与学者和贵族们完全不同。

    他们看着这条运河,都仿佛看到了成堆的金子。

    不止一个商人,不止一次的看着运河感叹:

    “这里流淌的根本不是海水,这全部都是金沙啊!”

    “如果我能够承包这条运河,我能够让大明皇帝的收入至少再翻一倍!”

    “岂止是一倍啊,大明皇帝对运河运行太过粗放了,太多的人可以免费通过这条运河了。”

    “最合理的价格,应该是与绕到走西洋海角的成本接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