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好大的饼!-《大明:我为天下师》


    第(3/3)页

    “咱们作坊有严格的生产计划,所有生产活动都在规章制度下完成,工人们需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的简单工作,经过几年来对工作流程及生产工艺的不断优化,现在我们的生产效率已经相当优秀。”

    ......

    对于许良滔滔不绝的介绍,朱标虽然插不上嘴,也确实给不了什么意见,但仍然听得津津有味,这就是他需要了解的东西。

    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在眼前,那就得提起精神好好学习,依葫芦画瓢也行啊。

    朱标的想法看来,最好的是能复制《关中周报》的成功经验,弄出属于朝廷自己的官方报纸。

    如果这样模仿效果不好的话,说不得就干脆直接任用许良来干活算了,不过这个选择是没办法的选择,可以的话朱标还是不放心用许良。

    这家伙一心要传播劳什子科学,真把朝廷的官报交给他,指不定闹出什么幺蛾子。

    说了一大堆后,朱标算是对印刷有个大致了解了。

    这里比较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许良这些年不断优化出来的生产工艺和工作流程了。

    直到作坊最里边一间门打开来,一个文士抱着一堆稿子走了出来,看到许良在这儿,他还愣了一下,随后走了过去。

    “院长,这里就是这期周报的投稿了,正准备给你送去的,既然你来了那就直接交给你了。”

    许良点着头接过稿子之后,文士也就离开了。

    还不待朱标询问,许良就主动解释起来。

    “你也看到了,我们报纸的内容都在这些稿子里,《关中周报》一直都是面向社会征稿的,无论是新闻,文章,话本,诗词,时评,只要过稿了,作者都能收到我们的稿费。

    像一些比较优质的内容创作者,我们也会考虑直接签订契约,请他们为我们稳定产出优质内容,当然稿费也就更高些。

    这种事情属于双赢,周报某种程度上也能帮助作者扬名,咱西安府有点头脸的名士都跟咱们有了契约,而咱们报纸的内容也因此有了质量保障。

    目前书院的签约作者有四十三位,按照我们七日一刊的发行周期,他们提供的内容足够我们消耗了。

    至于刚刚那人则是我招来的秀才,在这儿做了编辑,主要负责初步审稿,而经他通过的稿我还在再审一遍做最终定稿,确定好了后就会送来这里印刷了。

    基本上这就是咱们周报的运作模式了,报纸这个东西,当今天下没人比我做得更好了,至于前景,许某敢说一句,给我足够的本钱,我能把报纸做成清流圣地,甚至执天下文人牛耳亦非不行。”

    许良最后的话掷地有声,豪气干云。

    但是朱标只是“哦”了一声,心里想着且不说你是不是真的能做到,就算你要真做到这一步,那也就离死不远了。

    这一点其实许良也明白,在西安一府之地小打小闹也就算了,真要搞得那么夸张了,马上落在自己头上的就是老朱的屠刀。

    不过这不是为了画大饼嘛,当然是怎么大怎么吹了,自己信不信不重要,让别人信了就成。

    而朱标信不信先放在一边,他过来就是冲着投钱来的,如今对报纸的运营有了粗略印象之后,他也就一口确定下来。

    “许院长大才,此报纸必大有可为,朱某现在就能定下合作的事情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