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点除虫剂一打,效果绝对是杠杠的。 我国对这种生物进行防治研究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1984年,但真正得到重视的还得是某个时间点。 坏就坏在,这种生物在2005年在燕京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灾害。 当时全国的热点就汇聚在三年之后的全球盛会上,如何保障燕京的园林美化绿化以及生态环境安全,如何无公害处理这种害虫成了摆在桌面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于是它很荣幸以一种害虫的身份登上了华国最高权利机构的“通缉单。” 经过这么一回经历,可以说国内对于米国白蛾的了解真的算是深入了。 陈博林教授恰好就是对这种生物颇有研究的人,不然也不可能被邀请过来。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能够察觉到陆时羡刚刚的结论如果是真实的话,那这个研究进展就会比国内领先不少。 不过,这确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于是,陆时羡直截了当地解释道:“我在研究生阶段曾以交换生的身份进入过ucd植物病理实验室,当时机缘巧合接触到了他们在病虫害领域上的一些研究成果。” 这句话说出来,后排的几个研究生基本没啥特殊反应。 居然能去国外当交换生? 厉害了吗,我的哥! 不过ucd又是什么学校? 很出名吗? 但几位教授看向陆时羡的眼神就有些不简单了。 能当教授,视野必然不会太过狭窄。 ucd虽然在大众主流高校中并不被人熟知,但在业内可以说是赫赫有名。 而且ucd植物病理实验室这几年在国际上弄得动静可不算小。 短短几年时间就从寂寂无名的实验室摇身一变成为国际知名实验室。 据说最近已经成为米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植物病理领域属于世界领先水平。 最关键的是人家美国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这么容易能够让一个交换生能够接触到?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