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以他几乎忘记自己还有审稿人这个身份了。 不过今天早上七点,来自《cell》的一篇匿名稿件引起了他的注意。 “原来是植物病理学方向?” “难怪!”高德峰立马明白了这篇邮件发到自己这的原因。 “看来国外实验室又有了新的大发现。”他轻叹一声,既好奇又感慨,心情颇有些复杂。 最近华国科学家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国际各大期刊上,但那都是在别的领域,特别是物理前沿研究上,屡屡斩获重大成果。 但在生命科学,在病理学领域,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华国人的身影。 但无论如何,论文还是要先看完的,本职工作排在第一位。 花费了数十分钟,高德峰在审稿回信上,给出了通过的意见。 “实验过程滴水不漏,逻辑思路清晰明了,论文陈述非常老道。”高德峰心中暗暗想着肯定是那几个国际著名实验室的成果。 不过,到此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身处国内,他并没有继续深入探究的想法,尽管他也有办法提前知道论文的作者。 ...... 三天后。 米国cellpress出版社编辑部。 一个表情严肃、眼神锐利的中年人正坐在办公室里正准备听取来自下属格拉斯的汇报。 “最近我们接收论文的同行审稿过稿率怎么样?” 很快,房间里响起一位男性编辑的声音。 “这月我们接收来自全球的稿件一共有13236篇,其中经过编辑部初步筛选进入到同行评审环节的有324篇。” “综合返回的审稿意见,其中有6篇全过,24篇略微修改后可以通过,72篇需要大幅改动后予以过稿,其余的已经于今天早上八点发送了拒稿邮件。” 中年人微微点头:“很好,需要大改的论文除非价值意义非常巨大,全部推送到子刊。” 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另外在需要小修的论文成果里择优录取。” 这时,格拉斯忽然面露犹豫之色道:“主编,这次来自哈佛大学的格温教授的稿件也在其中,他是我们的老朋友。” 格拉斯颇快的语速在说到最后三个字时,莫名的低了下去。 中年人不住摇头:“他最近在hiv病毒颗粒三维结构相关的研究确实很亮眼,刊登在我们上一期的论文被引量很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