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三章 热核武器-《大明1805》


    第(2/3)页

    两天之后,他们再次乘上了火车,前往天南大陆的沿海港口,换乘船舶前往大明最终的目的地。

    法国人向东跨过大明洋,通过巴拿马运河前往加拿大。

    奥地利和奥斯曼人向西跨过小西洋,绕过墨洲南部,前往两国在墨洲的殖民地。

    三国的代表团离开天南大陆之后不久,在大公三年五月三十日的时候。

    天南大陆内部的新元素试验场厂商,再次汇聚了大量的相关工程和军事人员。

    这里要进行一场重要实验——聚变炸弹原理性实验。

    类似于历史上的“狂飙一号”。

    为了确认炸弹本身的设计是否是正确,看看这么做出来的东西能不能正常引爆。

    经过两年多的持续优化,大明现在的最小规模的原子弹的重量,已经能够压到七百公斤的级别了。

    就算是十万吨当量的原子弹,重量也仍然能够压制在一吨以内。

    大明的氢弹的设计本身就是走的成熟路线,做出来的实验弹的重量总共也只有一吨出头。

    小型化的程度已经超过了朱靖垣前世本国的第一枚正式的氢弹。

    达到了前世美利坚六十年代的水平。

    因为大明现在的工业基础和工艺水平,已经超过了朱靖垣前世的本国六十年代很多了。

    不过这枚聚变弹既然是实验弹,主要任务就是验证理论。

    所以身上绑满了各种与实战无关的设施,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检测和记录以及传输设备。

    确保它本身爆炸之前的那段时间,能够将各种信息传回后方。

    最终整个实验装置重量达到了两吨。

    按照实验计划,它将由最新的四发中型喷气式轰炸机负责投掷。

    六月一日上午,实验的所有准备全部就绪。

    相关人员打电话向大明皇帝请示,获得许可之后正式启动实验。

    负责投掷实验装置的轰炸机,带着试验弹从机场起飞,直线飞过预定的实验场地,然后掉头往回飞。

    在返程的过程中,调整好高度和速度,准备好投掷手续,在预定的目标点投弹。

    在轰炸机货仓内的摄像机的记录下,实验装置坠落之后迅速打开了降落伞,如同蒲公英一样缓缓落向地面。

    飞机上的人员继续通过专门的显示屏上,观察爆炸装置上的摄像机传回来的画面,看着各种传感器传回来的数据。

    按照爆炸装置上的信号反馈,装置在达到距离地面一千五百米的预定高度的时候,自动触发了引爆装置。

    几个呼吸的功夫,一颗异常明亮的光球,迅速占满了整个天空。

    相比之前测试过很多次的纯粹的原子弹,这次的爆炸产生的光热效果明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爆炸装置上的各种信息反馈,也在这一瞬间迅速失去了联系。

    他们显然是被炸弹彻底的气化了。

    从起爆信号发出,到信号完全中断,虽然感官上只是一瞬间。

    但是实际上有从引爆信号触发,化学炸药爆炸,核裂变触发,聚变触发等几个阶段。

    这些阶段能够摧毁的结构也不尽相同,能够反馈回来的信号也不尽相同。

    这些相关的信息都会被直接记录在计算机里面。

    供后续的分析研究使用。

    现场更多的工作人员,此时更加在意和关注的事情,还是试验场周围的传感器读数。

    等着用这些读数直接核算出这次爆炸的相对准确当量。

    聚变有没有真实触发,在内部信号被解析出来,爆炸后现场勘探出来之后,最直接的验证方法就是看当量。

    用于实验的爆炸装置的内核原子弹,本身自行爆炸的理论当量不到一万吨。

    如果整个实验装置的最终的爆炸当量,能够比基本的原子弹翻个几十倍,再加上试验装置本身就有聚变级的设计,那极大概率就是有聚变反应发生了。

    在现场,当巨大的蘑菇云再次出现在天地之间的时候,相关工匠对于当量的初步评估结果就已经出来了。

    因为作为最主要参考标准的冲击波,要比蘑菇云腾空的速度要快很多。

    能量几乎是在一瞬间就释放出来了。

    “初步测算结果,爆炸当量应该不少于五十万吨!”

    这个消息在实验现场被宣布出来之后,周围立刻就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等到爆炸的余波基本消退,更多的传感器消息汇聚起来,更加精确的数字也被核算了出来。

    这次实验装置的爆炸当量是六十五万吨。

    现场的工匠们一边整理和归拢信息,一边马上将消息直接发到应天府的皇帝办公室。

    朱靖垣拿到这份简单的报告之后满脸欣喜的松了口气:

    “好!立刻开始准备正式弹的生产和试爆!”

    朱靖垣下达了命令,相关的人员立刻开始了行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