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虽然这是一则小事情,但这个小事情却是让李时珍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想法。 “父亲,我想修一部新的本草书。” 但李言闻却问道:“时珍,你知道我们中华有多少种药柴吗?” “何止上万种。” “既然如此,你还要修吗?” “父亲,正因为有这么多种,才更应该修。要不然,在上万余种药柴当中,人们又如何才能认识这一些药柴。而如果做不到认识,那我们医生又谈何治病救人?” 事实上。 现代西医还经常开错药,更不用说面对着何止上万种的中药。 李时珍自小就知道老百姓的艰难,更看到过很多抓错药的例子。 直到这样的一个事情出现,更是激起了李时珍修本草的信念。 而为了让他的本草书能够更为方便后人阅读,李时珍将他的本草以纲目分之,分别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每部之前均有简要论述,各部之下再分若干类,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类、杂草等十一类,凡六十类。每药均标注首载文献出处,若有归类变更或并入某药者,则以校正说明;下设释名、集解、辨题或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栏目解说……所以部书籍的名字就叫《本草纲目》。 只是可惜。 要编著这样的一作巨作,谈何容易。 本草纲目还没有开始,李时珍的父亲就去世了。 但李时珍并没有停止。 他接过了父亲的医者之任,一边当医生,一边周游全国各地,遍识世间本草。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 李时珍接触到了很多以前见都没见过的草药,同时,也纠正了许多前人注解错误的本草。 春去秋来。 不知不觉,27年过去,李时珍终于编作出了这一本况世奇作。 “这毅力,牛逼。” “将近30年啊,在我们眼里刚才看的只是弹指一瞬间,但对于人生来说,将近30年几乎相当于一辈子。” 看着镜头里面李时珍编撰出的这一部本草纲目,众人都是无比的欣慰。 只是。 就在大家以为,这部书籍编出来就可以了。 但是。 编本草难,刻印更难。 因为本草纲目实在是内容太大,总共有170万字。 这170万字别说是放在当时,就是放在现代也是一部长篇小说。 但古时可没有互联网,也没有像现在这么方便的雕刻印刷技术。 面对着170多万字,还有几万幅的本草图片,所有的书商都知难而退,不敢雕刻。 “我去,编出来竟然还不能印出来?” “那些出版商是吃屎长大的吗,这都不敢印。” “不能怪那些出版商,这么多的字,而且这本书也没有什么名气,编出来谁买,亏钱出版?” “可这是李时珍花了30年的时间编出来的。” “不能道德绑架,人家也要吃饭。就像你,我现在吃不饱饭了,你给我1万块钱,你愿意吗?” “不愿意。” “那不就得了。” 众人有一些叹气。 面对着这样的困难,原本一向清高从不求人的李时珍。 为了能将本草纲目流传出去,于是厚着脸皮去求当时的名臣王世贞。 几次递上拜贴,但都被拒绝,没有见面。 不过李时珍不敢放弃,将本草纲目递给童子,直到童子将本草纲目拿给了王世贞看了之后,王世贞这才见了李时珍。不过当时王世贞虽觉得本草纲目是一部巨作,但他却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此巨作,内容这么复杂,这里面是否会有错误呢? 这一问。 李时珍拿着本草纲目回来重新修订。 这一修,又是10年过去。 这时的李时珍,已经来到了暮年。 当李时珍再一次找到王世贞时,王世贞被李时珍的毅力以及关怀天下的医者之心所感动。 他欣然提笔,为本草纲目作序: “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 王世贞的意思是说:上自古代典故,下到民间传奇,凡是跟药相关的没有记述不到的。就象进入了金谷之园,品种多色彩夺目;又象是登上了皇宫宝殿,宝藏都能看的清楚;象是冰壶玉雕般,精致极了。多但不繁杂,详细却有要点,综括核实研究的透彻直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怎么能仅仅是医书呢?实在是阐述生命精湛道理、解释万物的大典,帝王的秘录,百姓的重宝!!! 这样的评价一出,无数观众纷纷站了起来。 “是的,这已经不是医书。” “这是属于百姓,属于我们中华的文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