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个年代的贵族子弟,既不喜欢打猎,也不喜欢游艺,最风行的休闲项目就是坐而论道。 既不用浪费体力,更不需要有多么强健的体魄。 还人均五石散,爱好是这种玩意就更不要奢望他们尚武了,那怎么可能呢,太费力了。 于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氛围中,王谧能够摆脱固有的印象,跨上战马,冲向战场就已经算是完成了一次飞跃。 可以说,他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就让北府兵们振奋起来,并且获得好几次大胜,就足以证明,他的实力了。 还有文臣这方面,也还是有所欠缺。 这个也同样有时代的限制。 隋末社会崩乱,大隋朝廷崩溃之后,很多士子就失去了打工的场所,于是,这些被迫失业的士子,只能自己寻找新的差事,毕竟生活还要继续不是吗? 于是,他们有的人投奔窦建德,有的呢,就来到了唐军的麾下。 都说乱世出豪杰,这些主动投奔的人当中,自然是有不少的庸才,根本不顶用,但其中自然也有很多真正的能人。 而能不能吧这些能人挖掘出来,用到实处,那就要看主帅的眼光了。 就好像是李世民后来做了皇帝自夸的一样,他认为,作为君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驭人。 当然了,李世民的言下之意,一定是驭能人,而不是驭庸人。 于是,整个隋末就是一个能人辈出的年代,而那个时候,不只是纯粹的士人要四处投奔谋生,就连徐世绩那种一方的霸主土豪,也往往不走寻常路。 他资助过瓦岗寨,又投奔了唐军。 然而,作为一地颇有名望的豪族,其实,他只要能够在乱世保存自身就足矣,完全没有必要去趟这一滩浑水。 但是,混乱的年代往往激发了人们的斗争好胜心理,于是,这些有些家底的豪族也纷纷在各大军中效力,这又是一股相当有实力的势力。 于是乎,可以看出,隋末的时候,整个中土大地上的人才储备还是非常丰厚的。 转眼间,让我们再把视线转回到晋朝末年。 看看琅琊王手里有几张牌。 没办法,真的没有几张。 这个年代,人们的社会生活虽然极其丰富多彩,社会上面的规训教条也比较少,人人都追求自由,形成了一种风气。 但是,作为历朝历代极少数的,特别推崇道家各种无为学说的时代,晋末的人还有一大特点严重的阻碍了琅琊王收集人才。 那就是没有进取心,一心务虚。 其实,在古代,很多王朝都不是特别的推崇道家学说的一个根源,就是因为道家的那一套学说,对于他们建立朝廷,并且驾驭一个时代的有识之士没有好处。 只有人人都追求功名利禄,那些有才学,有能力的人才更容易进入朝廷的视野。 尤其是在还没有科举制度的晋朝末年,所谓人才,很多也都是要先有良好的出身,才能进入大臣的后备队。 那些从天而降的草莽英雄,亦或者是名山隐士,真的很不容易被朝廷发现。 然而,晋末的这些名门望族的子弟,往往还对积极进取成就事业,改变自身处境这样人类生存最基础的需求并不热衷。 究其根本,当然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个必要。 你看,要钱有钱,要身份有身份,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完全是会投胎。 在晋末,只要你掌握了投胎密码,你就完全可以躺平享受好生活。 在这样以身份论高低,很多财富利益都可以世袭的年代,作为大世族的子弟,根本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获得别人几辈子也无法企及的财富,那干什么还要努力? 哪里有动力? 根本就没有目标。 在这样一群慵懒无所谓的人群当中去寻找合适的文臣人选,确实是有点困难。 好在,还有刘穆之。 这位乱世当中的奇才,虽然四体不勤,但确实是有能力的。 而现在,投奔王谧显然比历史上他去投奔刘裕能够更快的获得现实的利益。 于是,可以看出,他在北府的工作也是很卖力的。 而王谧自然也会给他应有的回报。 让事业从这个时代就开始,还是很划算的,毕竟历史上的刘穆之,虽然为刘裕鞍前马后照顾后勤,但是,却不幸倒在了刘裕称帝之前。 第(1/3)页